伍子胥者、楚人也、名員。員父曰伍奢。員兄曰伍尚。其先曰伍舉、以直諫事楚莊王、一有顯、故其後世有名於楚。
一索隱。按。舉直諫、見左氏、楚系家。
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、使伍奢為太傅、費無忌一為少傅。無忌不忠於太子建。平王使無忌為太子取婦於秦、秦女好、無忌馳歸報平王曰。「秦女絕美、王可自取、而更為太子取婦。」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絕愛幸之、生子軫。更為太子取婦。
一索隱。按。左傳作「費無極」。
無忌旣以秦女自媚於平王、因去太子而事平王。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、殺己、乃因讒太子建。建母、蔡女也、無寵於平王。平王稍益疏建、使建守城父、一備邊兵。
一集解。地理志潁川有城父縣。 索隱。本陳邑、楚伐陳而有之。地理志潁川有城父縣。
頃之、無忌又日夜言太子短於王曰。「太子以秦女之故、不能無怨望、願王少自備也。自太子居城父、將兵、外交諸侯、且欲入為亂矣。」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問之。伍奢知無忌讒太子於平王、因曰。「王獨柰何以讒賊小臣疏骨肉之親乎。」無忌曰。「王今不制、其事成矣。王且見禽。」於是平王怒、囚伍奢、而使城父司馬奮揚一往殺太子。行未至、奮揚使人先告太子。「太子急去、不然將誅。」太子建亡奔宋。
一索隱。城父司馬之姓名也。
無忌言於平王曰。「伍奢有二子、皆賢、不誅且為楚憂。可以其父質而召之、孫守真按。添字還原。以其父(為)質、下文可證。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+上下文、前後文。不然且為楚患。」王使使謂伍奢曰。「能致汝二子則生、不能則死。」伍奢曰。「尚為人仁、呼必來。員為人剛戾忍訽、一能成大事、彼見來之幷禽、其勢必不來。」王不聽、使人召二子曰。「來、吾生汝父。不來、今殺奢也。」伍尚欲往、員曰。「楚之召我兄弟、非欲以生我父也、恐有脫者後生患、故以父為質、詐召二子。二子到、則父子俱死。何益父之死。往而令讎不得報耳。不如奔他國、借力以雪父之恥、俱滅、無為也。」伍尚曰。「我知往終不能全父命。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、後不能雪恥、終為天下笑耳。」謂員。「可去矣。汝能報殺父之讎、我將歸死。」尚旣就執、使者捕伍胥。伍胥貫弓二執矢嚮使者、使者不敢進、伍胥遂亡。聞太子建之在宋、往從之。奢聞子胥之亡也、曰。「楚國君臣且苦兵矣。」伍尚至楚、楚幷殺奢與尚也。
一集解。音火候反。 索隱。鄒氏云。「一作『詬』、罵也、音逅。」劉氏音火候反。
二集解。貫、烏還反。 索隱。劉氏音貫為彎、又音古患反。貫謂滿張弓。
伍胥旣至宋、宋有華氏之亂、一乃與太子建俱奔於鄭。鄭人甚善之。太子建又適晉、晉頃公曰。「太子旣善鄭、鄭信太子。太子能為我內應、而我攻其外、滅鄭必矣。滅鄭而封太子。」太子乃還鄭。事未會、會自私欲殺其從者、孫守真按。前「會」。集會、單字想複詞。後「會」。會當、單字想複詞。對錯問題,回到二作。倒序重組。私自。從者知其謀、乃告之於鄭。鄭定公與子產誅殺太子建。建有子名勝。伍胥懼、乃與勝俱奔吳。到昭關二、昭關欲執之。伍胥遂與勝獨身步走、幾不得脫。追者在後。至江、江上有一漁父乘船、知伍胥之急、乃渡伍胥。伍胥旣渡、解其劍曰。「此劍直百金、以與父。」父曰。「楚國之法、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、爵執珪、豈徒百金劍邪。」不受。伍胥未至吳而疾、止中道、乞食。三至於吳、吳王僚方用事、公子光為將。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見吳王。
一索隱。春秋昭二十年、宋華亥、向寧、華定與君爭而出奔是也。
二索隱。其關在江西、乃吳楚之境也。
三集解。張勃曰。「子胥乞食處在丹陽溧陽縣。」 索隱。按。張勃、晉人、吳鴻臚嚴之子也、作吳錄、裴氏注引之是也。溧音栗、水名也。
久之、楚平王以其邊邑鍾離與吳邊邑卑梁氏俱蠶、兩女子爭桑相攻、乃大怒、至於兩國舉兵相伐。吳使公子光伐楚、拔其鍾離、居巢而歸。一伍子胥說吳王僚曰。「楚可破也。願復遣公子光。」公子光謂吳王曰。「彼伍胥父兄為戮於楚、而勸王伐楚者、欲以自報其讎耳。伐楚未可破也。」伍胥知公子光有內志、欲殺王而自立、未可說以外事、乃進專諸二於公子光、退而與太子建之子勝耕於野。
一索隱。二邑、楚縣也。按。鍾離縣在六安、古鍾離子之國、系本謂之「終犂」、嬴姓之國。居巢亦國也。桀奔南巢、其國蓋遠。尚書序「巢伯來朝」、蓋因居之於淮南楚地也。
二索隱。左傳謂之「專設諸」。
五年而楚平王卒。初、平王所奪太子建秦女生子軫、及平王卒、軫竟立為後、是為昭王。吳王僚因楚喪、使二公子將兵往襲楚。楚發兵絕吳兵之後、不得歸。吳國內空、而公子光乃令專諸襲刺吳王僚而自立、是為吳王闔廬。闔廬旣立、得志、乃召伍員以為行人、而與謀國事。
楚誅其大臣郤宛、伯州犂、伯州犂之孫伯嚭亡奔吳、一吳亦以嚭為大夫。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將兵二伐楚者、道絕不得歸。後聞闔廬弒王僚自立、遂以其兵降楚、楚封之於舒。闔廬立三年、乃興師與伍胥、伯嚭伐楚、拔舒、遂禽故吳反二將軍。因欲至郢、將軍孫武曰。「民勞、未可、且待之。」乃歸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伯州犂者、晉伯宗之子也。伯州犂之子曰郤宛、郤宛之子曰伯嚭。宛亦姓伯、又別氏郤。楚世家云殺郤宛、宛之宗姓伯氏子曰嚭。吳世家云楚誅伯州犂、其孫伯嚭奔吳也。」 索隱。按。州犂、伯宗子也。郄宛、州犂子。伯噽、郄宛子。噽音喜。伯氏別姓郄。孫守真按。郄=郤、字形結構換聲符耳。
二索隱。公子燭庸及蓋餘也。
四年、吳伐楚、取六與灊。一五年、伐越、敗之。六年、楚昭王使公子囊瓦二將兵伐吳。吳使伍員迎擊、大破楚軍於豫章、三取楚之居巢。
一集解。六、古國、皋陶之後所封。灊縣有天柱山。 索隱。六、古國也、皋陶之後所封。灊縣有天柱山。
二集解。案。左傳楚公子貞字子囊、其孫名瓦、字子常。此言公子、又兼稱囊瓦、誤也。 索隱。按。左氏楚公子貞字子囊、其孫名瓦、字子常。此言公子、又兼稱囊瓦、蓋誤。
三集解。豫章在江南。 索隱。按。杜預云「昔豫章在江北、蓋分後徙之於江南也」。
九年、吳王闔廬謂子胥、孫武曰。「始子言郢未可入、今果何如。」二子對曰。「楚將囊瓦貪、而唐、蔡皆怨之。王必欲大伐之、必先得唐、蔡乃可。」闔廬聽之、悉興師與唐、蔡伐楚、與楚夾漢水而陳。吳王之弟夫槪一將兵請從、王不聽、遂以其屬五千人擊楚將子常。二子常敗走、奔鄭。於是吳乘勝而前、五戰、遂至郢二。己卯、楚昭王出奔。庚辰、吳王入郢。
一索隱。古賚反。
二集解。子常、公孫瓦。 索隱。公孫瓦也。
三集解。郢、楚都。 索隱。郢、楚都也。音以正反、又一音以井反。
昭王出亡、入雲夢。盜擊王、王走鄖。一鄖公弟懷曰。「平王殺我父、我殺其子、不亦可乎。」鄖公恐其弟殺王、與王奔隨二。吳兵圍隨、謂隨人曰。「周之子孫在漢川者、楚盡滅之。」隨人欲殺王、王子綦匿王、己自為王以當之。隨人卜與王於吳、不吉、乃謝吳不與王。
一集解。音云、國名。 索隱。奏雲二音。走、向也。鄖、國名。
二正義。今有楚昭王故城、昭王奔隨之處、宮之北城卽是。
始伍員與申包胥為交、員之亡也、謂包胥曰。「我必覆楚。」包胥曰。「我必存之。」及吳兵入郢、伍子胥求昭王。旣不得、乃掘楚平王墓、出其尸、鞭之三百、然後已。申包胥亡於山中、使人謂子胥曰。「子之報讎、其以甚乎。吾聞之、人衆者勝天、天定亦能破人。一今子故平王之臣、親北面而事之、今至於僇死人、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。」伍子胥曰。「為我謝申包胥曰、吾日莫途遠、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」二孫守真按。施行、同義複詞。相對位置有相關字義。倒行⇌逆施。此「施」亦可讀「丨ˊ」、以有「行」之義也。於是申包胥走秦告急、求救於秦。秦不許。包胥立於秦廷、晝夜哭、七日七夜不絕其聲。秦哀公憐之、曰。「楚雖無道、有臣若是、可無存乎。」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。六月、敗吳兵於稷。三會吳王久留楚求昭王、而闔廬弟夫槪乃亡歸、自立為王。闔廬聞之、乃釋楚而歸、擊其弟夫槪。夫槪敗走、遂奔楚。楚昭王見吳有內亂、乃復入郢。封夫槪於堂谿、四為堂谿氏。楚復與吳戰、敗吳、吳王乃歸。
一正義。申包胥言聞人衆者雖一時凶暴勝天、及天降其凶、亦破於彊暴之人。
二索隱。按。倒音丁老反。施音如字。子胥言志在復讎、常恐且死、不遂本心、今幸而報、豈論理乎。譬如人行、前途尚遠、而日勢已莫、孫守真按。莫=暮、字形結構換聲符。其在顛倒疾行、逆理施事、何得責吾順理乎。孫守真按。單字想複詞。孟子「施從良人之所之」之「施」。
三集解。稷丘、地名、在郊外。 索隱。按。左傳作「稷丘」。杜預云「稷丘、地名、在郊外」。
四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在愼縣。」駰案。地理志汝南有吳房縣。應劭曰「夫槪奔楚、封於堂谿、本房子國、以封吳、故曰吳房」、然則不得在愼縣也。 正義。案。今豫州吳房縣在州西北九十里。
後二歲、闔廬使太子夫差將兵伐楚、取番。一楚懼吳復大來、乃去郢、徙於鄀。二當是時、吳以伍子胥、孫武之謀、西破彊楚、北威齊晉、南服越人。
一集解。音普寒反、又音婆。 索隱。音普寒反、又音婆。蓋鄱陽也。
二集解。楚地、音若。 索隱。音若。鄀、楚地、今闕。
其後四年、孔子相魯。
後五年、伐越。越王句踐迎擊、敗吳於姑蘇、傷闔廬指、一軍卻。闔廬病創二將死、謂太子夫差曰。「爾忘句踐殺爾父乎。」夫差對曰。「不敢忘。」是夕、闔廬死。夫差旣立為王、以伯嚭為太宰、習戰射。二年後伐越、敗越於夫湫。三越王句踐乃以餘兵五千人棲於會稽之上、四使大夫種五厚幣遺吳太宰嚭以請和、求委國為臣妾。吳王將許之。伍子胥諫曰。「越王為人能辛苦。孫守真按。斷句+單字想複詞=含辛茹苦。先抓動詞·找對詞性。今王不滅、後必悔之。」吳王不聽、用太宰嚭計、與越平。
一正義。姑蘇當作「檇李」、乃文誤也。左傳云「戰檇李、傷將指、卒於陘」是也。解在吳世家。
二集解。楚良反。 索隱。音瘡。
三集解。音椒。 索隱。音椒、又如字。 正義。太湖中椒山也。解在吳世家。
四正義。土地名、在越州會稽縣東南十二里。
五索隱。劉氏云「大夫姓、種名」、非也。按。今吳南有文種埭、則種姓文、為大夫官也。 正義。高誘云。「大夫種、姓文氏、字子禽、楚之郢人。」
其後五年、而吳王聞齊景公死而大臣爭寵、新君弱、乃興師北伐齊。伍子胥諫曰。「句踐食不重味、弔死問疾、且欲有所用之也。此人不死、必為吳患。今吳之有越、猶人之有腹心疾也。而王不先越而乃務齊、不亦謬乎。」吳王不聽、伐齊、大敗齊師於艾陵、一遂威鄒魯之君以歸。二孫守真按。威。1.字形結構兼音義=畏、同音通假·聲調不重要。2.耀武揚威。單字想複詞。益疏子胥之謀。
一正義。括地志云。「艾山在兗州博城縣南百六十里、本齊博邑。」
二正義。鄒君居兗州鄒縣。魯、曲阜縣。
其後四年、吳王將北伐齊、越王句踐用子貢之謀、乃率其衆以助吳、而重寶以獻遺太宰嚭。太宰嚭旣數受越賂、其愛信越殊甚、日夜為言於吳王。吳王信用嚭之計。伍子胥諫曰。「夫越、腹心之病、今信其浮辭詐偽而貪齊。破齊、譬猶石田、無所用之。且盤庚之誥曰。『有顛越不恭、劓殄滅之、俾無遺育、無使易種于茲邑。』孫守真按。單字想複詞。深耕易耨之易。種、遺種、孽種之種。此商之所以興。願王釋齊而先越。若不然、後將悔之無及。」而吳王不聽、使子胥於齊。子胥臨行、謂其子曰。「吾數諫王、王不用、吾今見吳之亡矣。汝與吳俱亡、無益也。」乃屬其子於齊鮑牧、而還報吳。
吳太宰嚭旣與子胥有隙、因讒曰。「子胥為人剛暴、少恩、猜賊、孫守真按。添字還原。猜且賊。賊頭賊腦的賊。單字想複詞。其怨望恐為深禍也。前日王欲伐齊、子胥以為不可、王卒伐之而有大功。子胥恥其計謀不用、乃反怨望。而今王又復伐齊、子胥專愎一彊諫、沮二毀用事、徒幸吳之敗以自勝其計謀耳。今王自行、悉國中武力以伐齊、而子胥諫不用、因輟謝、詳病不行。王不可不備、此起禍不難。且嚭使人微伺之、其使於齊也、乃屬其子於齊之鮑氏。夫為人臣、內不得意、外倚諸侯、孫守真按。倚仗、同義複詞。單字想複詞。自以為先王之謀臣、今不見用、常鞅鞅怨望。願王早圖之。」吳王曰。「微子之言、吾亦疑之。」乃使使賜伍子胥屬鏤三之劍、曰。「子以此死。」伍子胥仰天歎曰。「嗟乎。讒臣嚭為亂矣、王乃反誅我。我令若父霸。自若未立時、諸公子爭立、我以死爭之於先王、幾不得立。四若旣得立、欲分吳國予我、我顧不敢望也。然今若聽諛臣言以殺長者。」乃告其舍人曰。「必樹吾墓上以梓、令可以為器。五而抉六吾眼縣吳東門之上、七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。」乃自剄死。吳王聞之大怒、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革、八浮之江中。九吳人憐之、為立祠於江上、一〇因命曰胥山。一一
一索隱。皮逼反。
二集解。自呂反。
三集解。錄于反。
四正義。幾音祈。
五正義。器謂棺也、以吳必亡也。左傳云。「樹吾墓檟、檟可材也、吳其亡乎。」孫守真按。找對主詞對象。器給誰用。夫差、伯嚭也。
六索隱。烏穴反。抉亦決也。
七正義。東門、䲕門、謂䱐門也、今名葑門。䲕音普姑反。䱐音覆浮反。越軍開示浦、子胥濤盪羅城、開此門、有䲕䱐隨濤入、故以名門。顧野王云「䲕魚一名江豚、欲風則涌」也。
八集解。應劭曰。「取馬革為鴟夷、鴟夷、榼形。」 正義。盛音成。榼、古曷反。
九集解。徐廣曰。「魯哀公十一年。」 正義。案。年表云吳王夫差十一年也。
一〇正義。吳地記曰。「越軍於蘇州東南三十里三江口、又向下三里、臨江北岸立壇、殺白馬祭子胥、杯動酒盡、後因立廟於此江上。今其側有浦名上壇浦。至晉會稽太守麋豹、移廟吳郭東門內道南、今廟見在。」
一一集解。張晏曰。「胥山在太湖邊、去江不遠百里、故云江上。」 正義。吳地記云。「胥山、太湖邊胥湖東岸山、西臨胥湖、山有古丞胥二王廟。」按。其廟不干子胥事、太史誤矣、張注又非。
吳王旣誅伍子胥、遂伐齊。齊鮑氏殺其君悼公而立陽生。吳王欲討其賊、不勝而去。其後二年、吳王召魯衞之君會之橐皋。一其明年、因北大會諸侯於黃池、二以令周室。越王句踐襲殺吳太子、三破吳兵。吳王聞之、乃歸、使使厚幣與越平。後九年、越王句踐遂滅吳、殺王夫差。而誅太宰嚭、以不忠於其君、而外受重賂、與己比四孫守真按。比鄰、周邊、周圍、周遭、同義複詞。周=週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故用「比、周」言人如鄰居死黨(鄉黨)親信貼身環繞群聚在四周、在一起也。七星大法·文學語言。周也。
一索隱。音拓皋二音。杜預云。「地名、在淮南逡遒縣東南。」 正義。橐皋故縣在廬州巢縣西北五十六里。
二正義。在汴州封丘縣南七里。
三索隱。左傳太子名友。
四正義。紀鼻二音。
伍子胥初所與俱亡故楚太子建之子勝者、在於吳。吳王夫差之時、楚惠王欲召勝歸楚。葉公一孫守真按。葉、有邊讀邊讀下邊「枼」、枼、有邊讀邊讀上邊「世」∴「葉、世」雙聲通假。末葉=末世=末代。諫曰。「勝好勇而陰求死士、殆有私乎。」惠王不聽。遂召勝、使居楚之邊邑鄢、二號為白公三。白公歸楚三年而吳誅子胥。
一正義。上式涉反。杜預云。「子高、沈諸梁。」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潁川鄢陵是。」 正義。鄢音偃。括地志云。「故郾城在豫州郾城縣南五里、與褒信白亭相近。」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汝南褒信縣有白亭。」 正義。括地志云。「白亭在豫州褒信縣南四十二里、又有白公故城。又許州扶溝縣北四十五里北又有白亭也。」
白公勝旣歸楚、怨鄭之殺其父、乃陰養死士求報鄭。歸楚五年、請伐鄭、楚令尹子西許之。兵未發而晉伐鄭、鄭請救於楚。楚使子西往救、與盟而還。白公勝怒曰。「非鄭之仇、乃子西也。」勝自礪劍、人問曰。一「何以為。」勝曰。「欲以殺子西。」子西聞之、笑曰。「勝如卵耳、何能為也。」
一索隱。左傳作「子期之子平見曰『王孫何自礪也』」。
其後四歲、白公勝與石乞襲殺楚令尹子西、司馬子綦一於朝。石乞曰。「不殺王、不可。」乃劫(之)王如高府。二石乞從者屈固三負楚惠王亡走昭夫人之宮。四葉公聞白公為亂、率其國人攻白公。白公之徒敗、亡走山中、自殺。五而虜石乞、而問白公尸處、不言將亨。石乞曰。「事成為卿、不成而亨、固其職也。」終不肯告其尸處。遂亨石乞、而求惠王復立之。
一索隱。左傳作「子期」也。
二索隱。杜預云。「楚之別府也。」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作『惠王從者屈固』。楚世家亦云『王從者』。」 索隱。按。徐廣曰一作「惠王從者屈固」、蓋此本為得。而左傳云「石乞尹門、圉公陽穴宮、負王以如昭夫人之宮」、則公陽是楚之大夫、王之從者也。
四索隱。昭王夫人卽惠王母、越女也。
五正義。左傳云白公奔而縊。
太史公曰。怨毒之於人甚矣哉。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、況同列乎。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、孫守真按。1.向=曏=曩、字形結構換聲符耳。單字想複詞。「一向、向來、便扶向路、尋向所誌」之「向」。2.單字想複詞。向使。使令、同義複詞。何異螻蟻。弃小義、雪大恥、名垂於後世、悲夫。方子胥窘於江上、一道乞食、志豈嘗須臾忘郢邪。故隱忍就功名、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。白公如不自立為君者、其功謀亦不可勝道者哉。
一索隱。窘音求殞反。
索隱述贊。讒人罔極、交亂四國。嗟彼伍氏、被茲凶慝。員獨忍詬、志復冤毒。霸吳起師、伐楚逐北。鞭尸雪恥、抉眼弃德。